Home

Published

- 12 min read

CFA一级学习总结

img of CFA一级学习总结

Photo by m. on Unsplash

1月29日,我收到了通过CFA一级考试的邮件。这是我第二次参与CFA一级的考试,和上次相比,这次进步还是很明显的。

  • 2019年6月考试成绩

    CFA Session result 2019

  • 2020年12月考试成绩

    CFA Session result 2020

  • 百分位

    CFA result 2020

最近我也报名了CFA二级8月的考试,在这里先总结下自己在准备CFA一级考试时的经验和教训,主要集中在学习资源、学习规划、mock的使用和时间安排,希望可以用到之后的准备中。

学习资源

课本材料

  1. CFA官方的学习系统(CFA® Program Learning Ecosystem)
  2. Kaplan Schweser notes
  3. Kaplan Schweser mocks

学习软件

  1. Anki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学后面忘前面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对于CFA这种知识点繁多的考试。

    anki本来是自己背单词用的,后来我将自己在学习cfa过程中一些细碎的知识点和错题都编辑进去,它会根据记忆曲线生成每天需要复习的卡片。因为平常还要工作,所以这种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复习的途径比较适合我,可以保持对知识点的记忆强度。

    Anki除了iOS收费,其他的移动端或电脑端都是免费。

    anki_gif

参考网站

  1. CFA wiki

    这个网站除了列出了cfa考试的基础信息,还收集并分析了cfa考生自愿参加的有关考试的调查,尤其是关于mock的信息有比较好的参考价值,下文会进行说明。

学习规划

背景

  1. 我报名的应该是2020年6月的考试,后来CFA协会通知将考试延期至12月时,已经复习的内容基本也忘差不多了,算是从2020年二季度开始重新复习。
  2. 在职准备考试,平常时间也比较紧张。不过工作也是和投资直接相关,教材中的一些知识可以在项目尽调中直接利用,尤其在财务尽调,所以书中的内容对我而言还挺有意思的,基本一直保持着“学习+应用“的状态。
  3. 去年下半年我先准备了FRM一级的考试,所以在复习CFA时给Quantitative Methods、Alternative Investments和Derivatives降低了权重。

规划

  1. 计划预留了差不多1-2个月复习和做mock的时间,确定第一轮复习的终止日。

  2. 在Learning Ecosystem中设定终止日,确定每天需要学习的内容。

    learning_ecosystem_points

    learning ecosystem

    这里其实会有官方教材和notes取舍问题。官方教材的优势也在于它的逻辑性更强,对于陌生的概念,它逻辑或公式上的推倒是非常友好的,但官方教材文本量巨大,完完整整阅读的时间成本很高。相较而言,notes中的知识上存在一定的思维跳跃,对于没有金融相关知识储备的同学会有一定的理解门槛,但紧密结合LOS让它具备知识密度高的优点,复习会更有效率。但这个力量的代价就是,notes忽略的细枝末节的知识,CFA正式考试中可能会出现。

    我在这次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基本是notes和官方教材一起看。重点先理解notes中的知识,再快速过一遍教材,重点解决自己关于“为什么”的问题。对于LOS中有些要求比较低的章节,在官方教材中留个印象就放过了。

  3. 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需要复习的知识点及课后题的错题,都收录到anki中,并不断回顾。

  4. 在第一轮复习结束后,最开始学的东西还是会忘得差不多,我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只看notes回顾了整本的核心知识点,完成了第二遍复习,毕竟这些决定了考试成绩的下限。

  5. 之后就是通过计时做mock来查漏补缺,根据mock中暴露出的session中的问题,针对性地强化,这个过程中依然将易错点和错题收录进anki。

  6. 考试前最后几天,我详细复习了道德这一部分,重新过了一遍anki收藏的知识点和全部错题,然后就上考场了。

mock的使用

在最后复习的过程中,mock是最重要的,但也让人纠结于要做几套及如何看待正确率。除了复习巩固保持状态的常规原因之外,这也是一个减少unknown unknowns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覆盖更多的知识点,特别是有一些细微的知识在之前的准备过程中很可能被忽略或被忘记。

mock数量

关于mock数量,我参考了CFA wiki: Mock Exam Performance 的调查,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完成的mock在3套以下。我在参考时考虑了以下两个问题:

  1. 这个调查结果没有区分第一次考试和非第一次考试的考生,所以可能对实际需要的mock数量产生低估;
  2. 一套mock正常需要6个小时,加上之后更正回顾的时间,差不多需要大半天。而做这么多mock的考生,说明他们在整个准备全程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充分,他们通过考试可能更多依赖于前期扎实的准备。因此,过高的mock数量对我这种平时还需要工作,准备时间稍显紧张的考生,没有太多参考意义。

image-20210131093425973

最终,我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完成了6套mock,其中,3套来自CFAI,3套来自Kaplan。从难度上讲,Kaplan更为基础和简单,解题思路比较单纯,适合在复习结束时先做。CFAI难度会稍微上升,但难度主要来自于对一些相对偏僻知识点的考察,但也更符合正式考试的倾向。

mock错题处理

官方Learning Ecosystem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很方便的复制、粘贴或截图,快速建立电子笔记,这个特点在收集错题上尤其方便。

处理错题的一个基本思路还是将它收集进anki,题目放在正面,答案放在反面,并将核心高亮出来,这样我可以思考并验证自己的解答。

anki_wrong

mock正确率

mock正确率提供了一个相对参考,但也不必纠结于70%的门槛,这主要来自于以下三点:

  1. mock本身就是面向正式考试查漏补缺的一个过程,重要的是发现你不确定的知识点和自信满满但理解错的知识点,并尽力确保自己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在mock的整体正确率之外,更应该关注的是各个session的正确率,如果正确率经常低于平均或波动较大,就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复习。
  2. 真实考试时的难度相对于mock会有所下降;
  3. 真实考试时你的状态也会更好,虽然听起来有些玄学,但是真的。

根据CFA wiki的调查,CFAI mock、Kaplan mock和真实考试的关系如下,一般而言,65%的mock正确率在真实考试中已经比较稳了。

L1cmockest.11.PNG

L1kmockest.11.PNG

就我而言,我的Kaplan mock成绩如下,正确率分别在66%、68%和70%。CFAI我是在官方的学习系统中完成的,系统会自动统计信息,所以我未做记录,我的成绩应该在劣于Kaplan,在65%-68%之间。

Session1AM1PM2AM2PM3AM3PMAverage
Ethical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56%72%83%39%67%61%63%
Quantitative Methods88%100%78%89%100%44%91%
Economics56%50%73%87%80%53%69%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Analysis72%75%44%61%67%74%64%
Corporate Finance58%30%73%58%58%73%55%
Equity Investments54%86%64%62%54%92%64%
Fixed Income69%77%86%86%71%54%78%
Derivatives86%86%29%57%43%57%60%
Alternative Investments71%100%71%86%57%63%77%
Portfolio Management63%100%71%86%71%43%78%
Average65.00%75.00%68%68%68%63%68%
Mock Score70%68%66%

我在正式考试中的百分位在75%左右。

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应该是最重大的教训。我本来应该于2020年6月参加考试,但我在上半年准备得并不充分,这主要是由于自己在2019年没有制定时间上的规划,总想着先把手上的事情忙完再开始学,结果越来越拖延。

在接到延期的通知后,我痛定思痛,开始在官方的learning ecosystem中生成一个简单的study planner,每天都尽可能的完成需要的进度,最后才如期赶上deadline。

据我了解,study planner的功能每个CFA官方的Approved Prep Providers都有提供,你还可以在这里查看其他CFA Prep Providers。

所以,在这次准备二级的时候,我选了Mark Meldrum作为在线学习的辅助,因为还没正式用,所以无法对课程质量做出什么推荐,但我先用study planner的功能做了学习进度的安排,把看起来巨大的任务进行分解,这样自己在每天完成时都有小小的成就感,也更容易坚持到终点。

mm_study_planner


虽然只是考过了一级,但是现在回头看,这个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才是最有价值的,能够让自己在快速的节奏中锻炼保持专注的能力,同时用开放的头脑去吸收新知、思考价值,尽量避免陷入用工作逃避生活的陷阱,并将所思逐渐在现实生活中转化为输出。

Related Posts

There are no related posts yet. 😢